文 / 思雨(真心聊天室发起人)
【编者按】今天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渡过公号特刊载一篇关于双相障碍的全面科普,以飨读者。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心境起伏波动剧烈,仿佛坐上过山车,时而欢欣时而痛苦,有时飞翔在希望的山巅,有时又坠落到绝望的深渊。
这有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躁郁症,以下简称“双相”),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它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自2015年起,为了纪念患有双相障碍的画家凡高,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临床上,双相障碍指的是一类既有躁狂/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时间:在持续至少一周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有明显异常且持续的心境高涨、膨胀或易激惹、有目标的活动增多或精力旺盛。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存在4项以下症状,且与平日相比达到显著的程度。 (可以连续数日不睡或维持3小时睡眠,并感到精神饱满。)5. 随境转移,即:注意力非常容易被无关事物转移。 (提出不合实际的计划和过度参与活动,如社交性提升) (如无节制购物、危险驾驶、轻率的性行为、盲目的投资或冲动决定)在持续至少4天的时间内,几乎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有明显异常且持续的心境高涨、膨胀或易激惹、有目标的活动增多或精力旺盛。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存在4项以下症状(同上文),且与平日相比达到显著的程度。
自尊心膨胀或夸大。
睡眠需求的减少。
比平时更健谈或有持续讲话的压力感。
意念飘忽或思维奔逸。
随境转移,即:注意力非常容易被无关事物转移。
目标导向的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激越。
过度参与高风险活动。
在持续至少2周时期内,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内,出现至少5项下列症状,其中必须包括抑郁心境或丧失兴趣或愉悦感。但双相Ⅱ型障碍不是Ⅰ型的“轻度形式”,Ⅱ型患者更具有慢性特征,通常病程中有更多时间处于抑郁周期。个体的双相类型并非一成不变,也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其类型随着病程有可能发生变化。国际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8%,中国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人口应为千万级。双相Ⅰ型的起病年龄大约为18岁,也可贯穿终生。双相Ⅱ型的起病年龄始于青少年晚期,贯穿成人期,平均年龄为25岁,稍晚于Ⅰ型障碍,但早于重性抑郁障碍。相信有些读者看到这里,觉得自己也符合某些症状。但心境障碍的诊断复杂多变,切勿自动对号入座。如果对自己的症状有所疑虑,请及时就医(优先选择当地精神卫生中心或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同时,由于双相患者一般在躁狂/轻躁狂期间感觉良好,普遍在抑郁发作期就诊,所以双相患者容易被诊断为抑郁。根据来自美国的数据,约60%的双相患者初次就诊时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当患者首次出现抑郁或者躁狂症状发作后,平均滞后9年才能被诊断为双相并得到相应的治疗。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认知的加深,双相也存在被“过度诊断”的风险。指的是至少两年内(儿童青少年为至少一年内)有多次轻躁狂或抑郁症状,且个体无症状的时间每次从未超过2个月,但这些症状都不够严重,不足以诊断为轻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环形心境障碍的特点是心境不稳定,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心境摆动。它的摆动幅度比正常人大,但未达到诊断标准。如果患者至少两年期间内有轻度的躁狂或者轻度抑郁的表现,可以考虑环形心境障碍的可能。 指在符合躁狂或者轻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时间内大部分时间都存在抑郁症状,或者在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大多数时间里,存在着躁狂或者轻躁狂的症状,就可以称之为混合发作。混合发作的特点是兴奋、易激惹、激越行为、愤怒,有时候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对于混合发作的人来说,自杀的意念、实施自杀行为的概率也要更高。双相Ⅱ型障碍约有5%-15%的个体在先前12个月中有多次(4次或更多)心境发作(轻躁狂或重性抑郁),如出现这种模式,则可标注为“快速循环”。目前,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同时,心理治疗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精神科大部分疾病的治疗过程都是一场持久战,包括双相。患者在抑郁症状缓解后可能选择自行减药、停药,或沉迷躁狂的感觉而主动停药,这些都为双相的治疗带来很大障碍。过早停药会使复发风险升高,频繁多次发作,可能导致治疗效果越来越不理想。患者首次发作建议维持服药1-2年,2次发作建议维持5年,3次以上建议长期服药。当然,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有些不良反应在高剂量时出现,有些则在服药初期明显,随着时间减轻。如果难以承受,就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切勿因此自主断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我觉知,注意心境变化的信号。平衡生活节奏,规律饮食锻炼。学会倾听和倾诉,寻找支持。